绿阴幽草胜花时,一晴方觉夏已深。
盛夏时节,六盘山的山间、河畔、田园、村落,举目皆是诗。
而今的满目美景,宁夏六盘山“山水工程”项目功不可没。2023年6月,涵盖林草生态修复、河流湿地生态恢复治理、小流域综合治理、农田整治、矿山生态修复和生态安全与保护修复监测6大类工程的103个子项目的“山水工程”开始实施,项目争取到中央项目补助资金20亿元。两年来,“山水工程”一步步疗愈山水,修补这片土地的生态“疤痕”。截至目前,已实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.256万亩,完成营造林10.62万亩,实现治理退化草地修复面积2.74万亩。
2024年11月,固原市入选“自然城市”,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。各县(区)依托项目实施,结合山林权改革,通过林草生态修复治理,探索“以地换林”新路径,推广“以林养林”新模式,蹚出“山林+增绿护绿”“山林+庭院经济”等“山林+”改革新路子,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资产和财富转化。
隆德北象山:山清水秀迎客来
6月22日一大早,隆德县居民李恒一路慢跑行至北象山。“北象山比以前绿多了,除了像我这样跑步的,还有一些专门来这里看风景的游客。”
位于隆德县城北侧的北象山,正呈现出一年中最蓬勃的模样。板蓝根谢了黄花,进入6月的果期,丛丛绿叶摇曳。一簇簇迎来盛放期的紫花苜蓿点缀于满山青绿中,煞是好看。
“北象山属于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,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乱采滥挖,让北象山遍地矿坑,不仅当地地貌破碎不堪,植被也遭到严重破坏。”隆德县城关镇隆泉社区居委会主任王亚辉坦言,彼时支离破碎的北象山不仅是隆德县作为园林县城的一块“伤疤”,也是每个隆德人心中不可言说的痛。
2021年,我区编制印发《贺兰山、六盘山、罗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(2020—2025年)》。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被列入专项的同时,也成为六盘山“山水工程”的一个子项目。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,隆德于2023年6月起对该区域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。
“矿山生态修复的过程,就是以科学的方法让失去生态价值的废弃矿山重新恢复生态功能,由外至内让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优势的过程。”隆德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主任薛新乐介绍,通过挖高填低、修建挡土墙和排水渠,运用“挂网喷播植生+密植坡面+补植补栽”技术,消除矿区内的遗留采坑和不稳定边坡造成的安全隐患,密植紫穗槐191万株、补植补栽苗木22万余株、新建柳谷坊71座,实现生态修复面积4242.45亩。
北象山脚下的花田云海民宿,见证了北象山“伤口的疗愈”的过程。2009年,姜保来到隆德做苗木生意。那时的北象山留给他的印象是“山光秃秃的,附近的沟渠也总是干涸的”。这两年,随着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推进北象山慢慢复绿,游客也渐渐多起来,姜保便尝试开餐厅、建民宿。姜保介绍,他的花田云海民宿有30间房,到了七八月至少得提前15天预订。
针对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“靶向治疗”,让如今的北象山呈现出“乔灌融合、三季有花、四季见绿”的自然景观,实现了从“卖石头”到“卖风景”的绿色转变。2024年底,北象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宁夏生态修复优秀案例。
“自2020年起,固原市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,通过盘活土地资源、生态修复和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,让生态颜值成功转化成绿色产值。”固原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魏廷峰介绍,固原先后实施10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,涵盖18个历史遗留矿山,修复面积为1.44万亩。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,也让固原的城乡周边面貌焕然一新。
西吉月亮山:汩汩清流绿满山
夏日午后,在西吉县新营乡月亮山南麓,山谷草甸下的地下水顺着一个个小泉眼满溢而出,化为涓涓细流,再逐渐汇聚成清澈见底的溪流,从山谷一路向南汩汩而下,最